建筑物的抗震防震都受那些因素影响?
众所周知,地震灾害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和恐惧感,很难预测。据资料显示,世界地震中近90%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,因此迫切需要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措施。
目前,我国许多建筑都增设了抗震支撑构件来提高抗震性能,具体体现在各种建筑和水、电、通讯等生命线工程中。那么地震时影响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呢?
1.地震的震级是相关的。地震震级越大,如果震源深度较浅,破坏就越严重。
2.建筑本身的质量,包括建筑结构、施工质量等因素是否合格;
3.建筑物所处的地质条件在同一系列地震中会有不同的破坏程度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的软硬条件、覆盖层深度等。
4.当地的地形对地震破坏有很大的影响。
因此,我们在选择施工场地时,需要严格考虑以上四点,尤其是当地的土壤条件,如地基土、地形、地下水埋深等,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。根据有关资料,现整理出以下信息:
首先,几个场地不适合抗震
1.活动断层及其附近;
2.古老的河流、古老的池塘和泛滥平原;
3.饱水松散砂层、软淤泥层和软人工填土层;
4.易于开裂、下沉和滑动的陡坡和河脊;
5.细长突出的山嘴,高耸的山包或三面水田的梯田等。
二、如何让建筑更抗震防震
1.建筑的平面设计要求与主轴线对称,尽可能整齐;
2.在选择建筑材料时,建议选择高强度、高韧性的材料;
3.建筑设计中,总高度和平面尺寸需要在合理范围内,建筑之间需要适当留抗震缝,房屋建筑也是如此;
4.监督和提高施工质量,施工队伍按照作业流程进行安全施工,确保工程质量;
5.合理使用抗震支座,科学布置抗震缝。
156-8309-3555
023-8131-9199
364227676@qq.com
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园区蟠龙大道68号33幢附28号